LLDP协议解析

链路层发现协议基本概念

链路层发现协议

概述1:

LLDP(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,链路层发现协议)就是用于这个目的的协议。LLDP定义在802.1ab中,它是一个二层协议,它提供了一种标准的链路层发现方式。LLDP协议使得接入网络的一台设备可以将其主要的能力,管理地址,设备标识,接口标识等信息发送给接入同一个局域网络的其它设备。当一个设备从网络中接收到其它设备的这些信息时,它就将这些信息以MIB的形式存储起来。
这些MIB信息可用于发现设备的物理拓扑结构以及管理配置信息。需要注意的是LLDP仅仅被设计用于进行信息通告,它被用于通告一个设备的信息并可以获得其它设备的信息,进而得到相关的MIB信息。它不是一个配置、控制协议,无法通过该协议对远端设备进行配置,它只是提供了关于网络拓扑以及管理配置的信息,这些信息可以被用于管理、配置的目的,如何用取决于信息的使用者。

概述2:

LLDP(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,链路层发现协议)是由IEEE 802.1AB定义的一种链路层发现协议。通过LLDP协议能够进行拓扑的发现及掌握拓扑的变化情况。LLDP将设备本地的信息组织成TLV的格式(Type/Lenth/Value,类型/长度/值)封装在LLDPDU(LLDP data unit,链路层发现协议数据单元)中发送给邻居设备,同时它将邻居设备发送的LLDPDU以MIB(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,管理信息库)的形式存储起来,提供给网络管理系统访问。
通过LLDP,网络管理系统可以掌握拓扑的连接情况,比如设备的哪些端口与其它设备相连接,链路连接两端的端口的速率、双工是否匹配等,管理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快速地定位及排查故障。

LLDP工作模式

LLDP提供了三种工作模式:
• TxRx:即发送也接收LLDPDU。
• Rx Only:只接收不发送LLDPDU。
• Tx Only:只发送不接收LLDPDU。
当端口的LLDP工作模式发生变化时,端口将对协议状态机进行初始化操作,通过配置端口初始化的延迟时间,可以避免由于工作模式频繁改变而导致端口不断地进行初始化操作。

待补充

参考资料

数据链路层学习之LLDP